族群友善

Publish Date | 2022/09/10 06:54
推廣不同國籍、族群、性別在社會上的平權
1. 重整市政顧問名單,增加新住民等多元族群的顧問:


讓原住民、不同國籍新住民、多元性別等不同族群的成果加入市政顧問名單,使多元族群的聲音能被市府聽見。


2. 增加多元族群的相關預算:


提升預算使各類觀念推廣與基礎建設(如完整多國語言的官方帳號)能夠落實,也能舉辦更多活動、提供獎助還有增加行政人力。


3. 協助新住民找到自我認同、提升識字、網路等資訊落差:


幫助新住民更能融入台北市,像本地居民一樣的生活,因為他們就是我們的市民。


4. 扶助多元族群創造成功典範,提升族群自我認同:


建立自我認同最好的方式,就是看見與自己相同的族群,成為社會上的成功典範。透過輔導創業、鼓勵進修,使多元族群都能發揮自我天賦,帶動同胞一起向上提升。


5. 義務教育加強性教育與平權教育(包含但不限於性別、族群等):


正確的觀念應該從小紮根,學習人人平等與認識自己的身體與感受。


6. 推廣職場平權,透過民間KOL進行強化宣導:


藉由自媒體的力量影響民間風氣,使職場平權越來越無法被忽視,最終成為常識。


7. 校園提供同儕支援團體,協助青少年渡過難關:


青少年在校園中,常因為缺乏與自己相似的族群而覺得格格不入,也沒有抒發的對象。透過同儕團體的建立,能夠幫助青少年渡過敏感時期,找到自我認同與歸屬感。


8. 鼓勵製作與族群對立、世代對立、性別對立等議題相關的出版、影視與綜藝節目,增進不同族群間的理解與對話:


對立來自於不理解,而促進理解的方式就是增加對話。透過各類傳播工具,使不同的族群可以進行交流,看見彼此的差異與共通點,陌生感、偏見、陳見消失了,關係就更容易建立了。


9. 推廣各國文化交流與知識傳播,建立市民國際觀:


如果能世界的多元樣貌更理解,而不是以為「價值觀只有一種」,心胸便會更開闊、更包容。增進市民對於國際的理解,不但可以提升國際觀與國際合作的能力,更可以促進不同族群的理解與融合,畢竟新住民其實本來就是一群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們,與我們生活在同一座城市裡。